在上海北部地区,元宵节除了吃汤圆,还必须吃一种“和年羹”的食物,嘉定塔桥村的蔡文娟阿姨正用面粉制作这种传统美食。
蔡文娟阿姨说:“和年羹”要放地栗,茨菰,小油条,年糕,果子(红枣),圆团,馄饨,面,再放点青菜在里面,这样就好吃了,这个就叫“和年羹”。新年里面就吃新的东西,到了正月半就吃“和年羹”。
据悉,“和年羹”一般是把春节吃剩的各种菜脚或原料掺在其中,混烧一锅,俗称“糊尼羹”。具体做法是先将肉末和荠菜放在一起,加上调味料垛成馅备用。糯米粉加热水和成面团,等一下用来做“圆团”皮。除了,面条、圆团、馄炖等主食,“和年羹”里还会放入地栗,茨菰,青菜,红枣等配料,寓意当年能获得一个好收成。
旧时,不论贫富,每年的正月十五半夜里每家每户到时总要烧上一大锅“和年羹”,全家人撑开肚皮吃上一个饱。现在的“和年羹”用的都是新鲜的食材,人们吃的时候更多的是带着一份怀旧的心情和全家人团聚的喜悦。
蔡阿姨的老伴王妙发边吃边感慨:过去无啥吃,元宵吃这个。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和年羹”代表和和睦睦的意思,还算一种怀旧的心情,味道确实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