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张永康(左)运球和哥哥张永健(右)过招。
一项村级篮球赛,能让居民如痴如醉,每场吸引2000人观战?一对年过半百的兄弟,却是小镇篮球明星?
乍一听说,的确有点怀疑。记者1月31日下午来到青浦区华新镇凤溪小学对面的风雨篮球场一探究竟。
草根亲兄弟
说起华新镇的篮球,两兄弟不能不提。打中锋的哥哥张永健,最早是给供销社拉煤渣车的,身材孔武。打后卫的弟弟张永康,当年在街面卖过猪肉。
提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晒谷场上的打球经历,刚走下球场的张永健回忆,“读小学时,市区来了个会打篮球的年轻老师,从此我们迷上了这项运动。后来参加工作,晒谷场上放上两个篮子,就开始玩了。30多年前,打篮球在华新镇就很流行。”
两人如今年过五旬,每周打两场球。张永健说,“打篮球总比打麻将好吧?以前条件不好,家里怕我一打篮球多吃一碗饭。现在,打篮球是锻炼身体。”张永康补充,“不出一身汗,浑身都难受。”张家兄妹五人,有四个是篮球场上的活跃分子,春节去丹阳走亲戚,还约对方村里好手打了一场球。
篮球父子兵
张家兄弟玩篮球,也玩出了名堂。1986年市第八届运动会,30岁出头的兄弟俩叫上镇上的兄弟们报名参赛,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全市第四名。
当然,“健康兄弟”如今不再大红大紫,目前华新镇最当红的篮球明星,是张永康的儿子张梁。受父亲影响,张梁13岁起到青浦区少体校练了五年,三年前成为一名消防战士。打篮球练就的果敢和坚毅也在工作中体现,面对多次大火险情,小伙子常常率先冲入火海,已多次获得先进个人称号并受嘉奖。篮球场上,张梁一年拿到五个冠军,包括第七届市农运会篮球“三分赛”冠军、上海消防总队篮球赛冠军。“我的目标,就是要超过爸爸。”张梁表示,篮球带给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友谊,“不分年龄,只要一打篮球就有共同语言,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
凝聚更多人
“兄弟连”和“父子兵”的故事,是“草根篮球”蓬勃发展的缩影。华新镇文体中心主任赵志平介绍,篮球是华新镇“一镇一品”特色体育项目,已成为不少居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去年七月举行第五届村级篮球联赛决赛,全镇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和10多家企业代表队,近40支球队500人参赛。每场淘汰赛观众不下2000人,直追上海大鲨鱼男篮的主场观赛人数。
篮球还成为镇里本地人和外乡人加强融合和交流的平台。据介绍,镇上本地人口3.5万,外地人口约12.5万,风雨无阻的村级联赛和节假日免费开放的社区篮球场,让喜欢篮球的本地人和外乡人走到一起。“参赛的选手,村级球队大多是本地人,企业球队往往是外乡人。小小篮球,让大家自然而然成为朋友。”
记者手记
享受“草根”魅力
一个镇的社区健身篮球场,竟拥有沪上罕见的防雨顶棚。走进华新镇,草根篮球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和张永健、张永康聊天打球,让人感受到“草根体育”天地宽。体育是什么?有人说,体育是金牌。其实,体育完全可以像张家兄弟那样,成为一辈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像小伙子张梁那样,成为实现自我的舞台;对于原本较少往来的本地和外来人群,体育又是最佳的沟通方式。所以,体育更应该是一种生活,一种民生。
华新镇早在五年前开展村级篮球联赛。这个故事同时提醒人们,基层体育不应只停留在培养输送金牌选手的锦标主义阶段,还应担负起向全民健身提供更多方便的职责。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何不像张家兄弟那样,走进运动场,享受体育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