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合同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小额贷款、电子标签、低碳科技公司……这些看上去还比较“陌生”的新生企业去年都顺利拿到了“出生证”,解决了市场准入的“身份认证”难题。市工商局昨天公布2011年本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显示,全年新设的13.44万户企业中,88.2%的“新生儿”扎堆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企业比重上升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本市各类市场主体共128.46万户,注册资本(金)总量55631.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16.8%。2011年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8.52万户,其中新设企业13.44万户,增长7.3%;新设个体工商户4.91万户,比上年减少15.5%;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1683户,比上年增长45.6%。
数据显示,去年本市第三产业企业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13.44万户新生企业中,第三产业占总量的88.2%,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9个百分点,较2007年同期提高了4.1个百分点。而制造业占全年新设企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10.7%下降到2011年底的6.2%。
新兴行业拿到“出生证”
去年2月份,市工商局出台了《关于积极支持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使一批新兴行业企业顺利拿到了“出生证”。如“上海M50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本市首个在名称中使用字母和数字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公司、能源科技公司、飞机租赁公司等新兴行业企业均在新政实施后顺利“分娩”。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设立电子商务企业1680户、股权投资(管理)企业992户、合同能源管理企业316户、供应链管理企业216户、物联网企业134户、小额贷款企业72户、电子标签企业56户和低碳科技企业38户。
在本市重点跟踪的九大现代服务业领域中,去年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服务业成为新设户数增长最快的行业,分别比上年增长52.4%、21.6%和19.4%。注册资本增长最快的行业分别为文化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分别比上年增长7.4倍、2.1倍和1.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