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正值农闲,可对大闸蟹养殖户来说,却是最关键的投苗期。这几天,台湾苗栗县狮潭乡水产养殖户老吴忙得格外乐和,扬撒饲料,清理无用水草。原来就在上月,大陆第一单经正规渠道入台的2.4万只大闸蟹优质苗种就落户在他的池塘中,20天下来成活情况良好,进食正常,已基本适应这个宝岛上的“新家”。
去年10月,上海海洋大学与台湾苗栗县政府签订中华绒螯蟹养殖科技合作协议,提供良种的同时还将指导养殖,让雪山脚下的清清山泉水育出更多肥肥大闸蟹。
优质种苗引业内“追星”
1月12日下午,老吴的养殖场人头攒动。13时,上海海洋大学提供的第一批蟹苗空运抵台,苗栗县县长刘政鸿来到养殖场,苗栗各乡镇、台北、屏东、彰化、宜兰等地的养殖户自发赶来“追星”,都想在第一时间看看上海专家带来的种苗。14时30分,运苗的货车缓缓驶来,大家迅速围拢过去。种苗拆箱,一只只一元硬币大小的小螃蟹进入人们的视线,在箱中爬高爬低,引来一阵喧哗:“那么长时间路程下来,活力很足啊”,“规格倒也整齐,希望能适应好。”
据了解,在我国台湾地区,大闸蟹历来深受欢迎,价格也连年上升,一只二两半的蟹甚至能卖到人民币100元。上世纪90年代起,当地水产养殖业者积极创新探索,至2010年底,大闸蟹养成总量约130吨。虽然规模有限,但养殖业者热情很高,养殖场主要分布于台北、宜兰、桃园、台中、苗栗等地。然而,在当地养蟹并不容易。由于此前种苗大多来源于非正规渠道,质量难以保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收成。因此,这批来自崇明基地的优质苗获得了业内高度关注。
据悉,在首批投苗后的现场订苗活动中,订苗量达到15万只,再加上苗栗此前的订苗,共计30多万只大陆大闸蟹种苗漂洋过海在台湾落户。第一批抵台后,第二批蟹苗共计7万余只于1月19日运抵苗栗,并分发给8个养殖户,下塘养殖至今已有10余天,成活率和生长情况良好。目前,第三批总计12万只,计划2月8日起运。
大闸蟹“宜居”清凉山泉
这些天,上海海洋大学大闸蟹养殖专家王春博士带着实习生,在苗栗县农业处相关技术人员的陪同下,马不停蹄奔波于苗栗各个养殖示范点,与养殖户一起交流,实地检查塘口的准备情况。即将迎来蟹种的十多位养殖户也都挺“紧张”的。
原来,单有良种还不够,养大闸蟹,气候也是关键。一般情况下,大闸蟹生长最适宜的水温为20摄氏度—28摄氏度,温度若过高容易早熟长不大,所以以往主要分布于温带气候条件的地区,而台湾地区却横跨热带、亚热带。令苗栗养殖户高兴的是,当地多山,部分山区气温偏低,山泉水清澈丰沛,即使在夏季,水温依然不会让大闸蟹觉得热。此前已有养殖户尝试围塘引泉养蟹,有了不少成功案例,养出的大闸蟹无论规格还是吃口都属上佳。然而,成活率不高却是他们普遍遇到的瓶颈问题,有位养殖户接连三四年没有盈利,但他依然坚持。
山泉养蟹,这新鲜事究竟可为吗?上海专家实地调研后认为,除了山泉水可以给大闸蟹生长需要的“清凉”外,蟹苗隐藏脱壳离不了的水花生、黑藻等水草也处处可见。从优质种源入手,完全可以探索出适合苗栗地区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土地经营模式、消费习惯等特点的科学养蟹模式。据悉,本市相关专家组将“驻台服务”,下个月,成永旭教授将赴台接替王春博士,与当地养殖户并肩探索,让清清山泉水真正成为大闸蟹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