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注册公司 | 上海注册外资公司 | 注册香港公司,推荐上海专业注册公司(上海企业综合服务网) 免费热线:400-660-5171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阅读新闻

"成功"辅导来自丰富"失败" 市科技创业导师指点创业者数不胜数

来源:www.5151gs.com  作者:上海企业综合服务网  日期:2012-2-6 10:25:08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上海寅嘉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爱国收到了两百多条陌生号码发来的感谢短信。这些短信都来自曾经受过他“点拨”的创业者,作为上海市首批科技创业导师,陈爱国指点过的创业者数不胜数,许多人即使署了名,他还是想不起对方模样。尽管如此,他依然保存着那两百多条短信,“这正是科技创业导师的价值和成就感所在。”

  “并不成功的企业家”

  在日前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举办的导师工作总结会上,陈爱国被评为年度优秀。在上海的科技创业圈子里,他的名声不小,不管走到哪里,总有年轻创业者将他围拢;他的著作《直击创业板》,在读者中的口碑也不错……

  优秀的创业导师,往往自己拥有成功的创业经验。然而陈爱国却例外,用他的话说,是“创过几次业,但能算成功的,几乎没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概念,青年教师陈爱国当时和上海交大的同事们开发中文信息处理软件,试图通过交大控股的南洋公司将其转化为商品。从渊源上讲,这是现在提倡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端,但由于时代环境的限制,该项目未能成功。带着对市场的懵懂,陈爱国此后又参与过几家信息技术类公司的经营,均没有太大成就。1997年,他到上海科学学研究所任职,负责上海“十五”科技产业发展计划的研究起草工作,正是通过这项课题,他对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999年,支持科技人员创业的上海创业投资管理公司成立,陈爱国以“政策制订参与者”和“并不成功的企业家”身份,参与该公司的组建并担任第一任的风险投资部经理。2011年,公司与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合资组建了上海市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主要扶持上海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陈爱国受命成为该基金的管理人。

  也许是“运气”不大好,基金运作期间,他又遭遇了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2002年前后,他看中一项网络数字通讯技术,经过一番尽职调查和商业筹划后,他们投资了一家通信技术公司。公司在技术上独领风骚,但市场推广举步维艰。商业谈判桌上,一方是“朝南坐”的电信巨头,另一方则是刚成立的小公司,这样的格局让人很无奈。没有收入的技术创新型公司难以长期维继,不久项目夭折。

  当时,在这个领域, “话吧”在大街小巷遍地开花,它也是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一种应用,论技术层次,和陈爱国所投资的公司相差甚远。然而,它巧妙回避了和电信巨头做生意的难题,直接面向有长途电话需求的进城务工者,与“话吧”业主合作,市场推广势如破竹。

  “那时我才真正醒悟,科研成果产业化,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能力更重要。”

  保姆般耐心,军师般冷静

  如果从加入南洋公司算起,陈爱国 “下海”整整十年,通过一次次“失败”才对科技创业有了直观而全面的认识,他常对创业者说,“我不能告诉你怎么做能成功,但可以告诉你怎么做肯定会失败。”对于晚辈,他总是倾囊相授,只为让他们少走弯路。

  有一家医疗器械公司,销售规模上千万元,但始终无法赢利。陈爱国到公司了解情况,发现他们光是处于研发阶段的新产品就有五六个,好不容易赚来的钱,全用在新产品研发上了。事实上这个领域竞争并不激烈,没有必要持续研发那么多新产品。在陈爱国建议下,公司把处于研发队列中的“准产品”砍掉大半,只剩下一两个最有竞争力的,同时精简销售队伍。一年后,公司负责人给陈爱国发来短信:“我们终于实现收支平衡!”再过一年,短信内容变成 “我们有200万元的利润了!”

  除了过分执着于技术研发,许多创业新手还执着于另一个词:“要钱”。经常有年轻人找到陈爱国,苦着脸说,公司有望接某大客户的大订单,但到账周期长,手上资金周转不过来,而没有足够的钱又不敢接大订单。陈爱国的回答很“犀利”:这样的大客户,还不如不做。他觉得,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与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大客户,还不如从小客户做起。相比之下,后者的需求简单,合作条件也不会太苛刻,等小客户做熟做顺了,自己的产品完善了,实力也强了,到那时再接大单也不迟。

  和十年前相比,如今全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支持空前,创业环境也成熟了不少。在这股热潮中,陈爱国除了如保姆般对企业耐心辅导,还有一份难能可贵的冷静和客观。比如,许多创业者挖空心思包装商业计划书,只为从投资人那里拿钱,但他坚信,真正的商业计划书是给创业者自己看的,“掺水”只会骗人骗己。再如,对于创业导师的作用,他的态度也很客观,“创业导师的作用不能过分夸大,说穿了,我们是‘军师’,最终拿主意的,还是创业者自己。”

  想做“天使投资人”

  如果不是多年前和计算机专业的同事合作开发中文信息处理软件的经历,中文系语言学专业出身的陈爱国,很可能不会涉足科技领域,更不会做创业导师。正是这一“跨界”身份,使陈爱国在看项目时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不拘泥于技术细节,从全局把握。往往他简单的两三句话,能让创业者有醍醐灌顶之感。

  严格来说,科技创业导师的工作是陈爱国的公益行为。相比于自己投资公司所投的企业,他所辅导的企业眼下并不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就算日后成长了,也未必全是导师的功劳。“从功利主义角度讲,创业导师工作的‘显示度’不高,但每次给创业者演讲,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尊重,这是我最受用的地方。”

  曾经,陈爱国的理想生活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现在,他觉得人生除了把自己的生活安顿好,还要做点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所以,他希望将来能做一个“天使投资人”,凭借自己的专门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帮助那些早期创业者。

  如日中天的谷歌(google)公司,一度濒临绝境,是一位名叫安迪·贝托尔斯海姆的天使投资人给了10万美元,成就了今日的互联网巨头。陈爱国一直希望,这样的传奇能在中国上演,而他,就是那个“天使”。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录入:上海企业综合服务网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姓名: 验证码:看不清楚,换一个
相关信息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