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上课铃声响起,东辽阳中学初三(1)班的陈红燕正上英语课。刚开学,这节课还延续着些许“年味”——讲讲零花钱怎么用。
“陈红燕,请问你今年收到多少零花钱?打算怎么用?”白老师用英语提问,陈红燕用英语回答:“我今年有900元压岁钱!到银行存了500元。”“哇,这么多!”陈红燕丰厚的压岁钱,让左右两个上海同桌周扬、艾怡梦有点羡慕。陈红燕说,自2岁随父母从安徽六安来上海,这几年的压岁钱年年看涨。“父亲在一家商场当保安,母亲在一家商场做保洁员。妈妈做了十几年,已升为领班,休息时间还在一家银行‘兼职’保洁。今年爸爸妈妈都加了年终奖,所以给压岁钱也更大方啦!”听说陈红燕400元零花钱要用半年,还包括早餐费在内,周扬、艾怡梦相视点头,表示佩服。
17名学生组成的初三(1)班由11名上海学生和6名随父母在沪打工的外地学生混编。班上按学习特长搭配小组,周扬、艾怡梦、徐海燕、陈红燕四人一组。课堂进入讨论环节,艾怡梦和陈红燕英语相对较好,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很欢。
对很多中途插班到上海的外地学生来说,英语往往是弱项,但陈红燕英语却能达到80分以上。2008年,杨浦区将外来务工者子女安置进入本区公办学校就读,之前在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就读的陈红燕被安排进内江路小学。“我四年级才学ABCD,到了内江路小学后,老师每天课后帮我们‘开小灶’,英语成绩渐渐赶上了上海同学。”
“在上海公办学校读书,不仅学习基础好,课程也很丰富。”这点让陈红燕喜不自禁。她选修了学校开设的拼图、剪纸、色拉英语等课程。“这几年每年放假回老家,亲戚朋友都说我出落成一个小上海了!”
据了解,目前在沪就读的农民工子女逾50万名,其中73%被安排进入上海公办学校,享受与上海同龄人同样的教育条件。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上海公办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杨浦区17所学校成立了农民工子女教育协作组,就家庭教育指导、英语学习方法等共同探索农民工子女学生的融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