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新人大展侧记
2月20日上午,上海艺术新人大展在刘海粟美术馆正式揭幕。初春的街头犹有寒意,但一走进展厅,顿时如沐和暖春风。前辈艺术家、评论家、学者对14位参展的青年艺术家热情鼓励、热心点拨。
九旬大师,展厅一圈走了1个多小时
年已90高龄的国画大师陈佩秋先生昨天亲临展览现场,堪称最认真、耐心也最“挑剔”的观众,绕展厅一圈,老先生足足走了1个多小时。她戴起老花镜,在每一幅参展作品前都久久驻足,细细观看,还不时弓起身子将头凑近作品一侧的标牌,看看作品的名称和作者的名字,然后侧过脸来,与跟在身旁的作者亲切攀谈。老先生语音轻柔低沉,三言两语便道出了作品的特点和不足,让后生们顿有豁然开朗之感。
看着邵仄炯颇有“追古”意味的山水画,老先生会心地笑,同时叮嘱:“画山水嘛,还是要多写生,多看看造化的东西。过去我们要跋山涉水,跑多少年才总结出一点经验。现在方便了,你们动动手,网上几百张几千张照片就出来了。可是,这种印象毕竟没有写生来得深。”
面对赵春的西洋油画《棋子》,国画大师长久地沉默着。当赵春惴惴不安请教先生意见,陈佩秋说:“我可是在你这幅画前站的时间最长。我看,你大概受到了很多中国画技法的影响,加上画面的颜色很亮,这幅画给人非常唯美的感觉。”
对不久前在书法国展上获得最高奖项的张丰的作品,佩秋先生看得十分仔细:“你的结构和笔法很成熟,看得出下了很多的工夫。不过这个‘还’字呢,还要仔细推敲,笔意不能断,否则就失去了草书的整体连贯性。”老先生竖了竖大拇指后,又“犀利”地指出:“从小字看,在你的年纪算佼佼者了;大字还要好好练,还差一口气。”张丰听后连连点头:“对对对,大字我是近几年才开始练的。”
看过胡炜的几幅工笔画,陈佩秋道:“你的章法、构图和笔墨都已经相当成熟。不过包含的内容可以再多一些,这样还能更上一个台阶。”当胡炜提起自己师法宋代画家崔白时,老先生指出,宋人的用笔勾线都是非常讲究的,这个特点在花鸟画上尤其突出,说着她指了指《黛翼白雪》中的一只鸭子:“比如这个脚蹼的部分,还可以再细腻些。”
年轻画家,遵从内心一天天成长
胡佐的作品在展览中显得“另类”,那是一组舞美设计模型。“从前我参加的展览大多是专门的舞美设计展,这回能与书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同龄人交流互动,机会难得。创作的许多道理是相通的,我们能互相汲取灵感。像国画的泼墨、工笔,都能用作舞台布景手法。”胡佐说。
此次年纪最小的一位参展者、生于1987年的顾汀汀笑得很甜,说起同场参展的艺术家多为“70后”,甚至其中有自己的老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曜,小丫头坦言全无压力,“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艺术触觉,我的‘小和尚’就有‘80后’特色嘛!今后我想尝试一些更新的类型。”
“今天的展览让我感受到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最真实的状态——在艺术道路上慢慢成长的状态,直到长出青苔……看得我心生感动。”参展艺术家石至莹说,2001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她与今天参展的另一位艺术家邵仄炯同时脱颖而出,“那时候,邵仄炯的国画偏意象,我的油画则有着与图腾崇拜、戏剧性历史片断有关的浓重与狂野,那样的画视觉冲击力虽然强大,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而看今天的展品,邵仄炯‘追古’、奔‘老派’去了,而我也着意于捕捉画面中微妙的冷暖变化与丰富的情感层次——我们都好像将从前的画风扭转了180度,却也更遵从自己的内心,在一天天慢慢成长……”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也深情寄语年轻艺术家:“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会有成长的快乐,也会有成长的烦恼,但更要有成长的追求和思考。”